小小的興隆,聚集了東南亞的多種歌舞,有印尼舞、泰國舞、越南舞等 在興隆,歸國的老華僑大多能歌善舞。 63歲的陳祥炎一家五兄弟,個個能歌善舞,拉出來就能湊一臺歌舞晚會。 膚色黝黑、留有八字胡、頭戴船型帽的陳祥炎,讓人一看,真像印尼人。陳祥炎1961年返國時才18歲,至今能講一口流利的正宗印尼語。在家時,印尼語、客家話、平凡話甚至英語都派上用場,真正成了聯盟國。 這位鐘情于印尼歌舞的老華僑祖籍福建。他手持吉他邊舞邊給唱了一曲印尼民歌《在鳥籠里的鳥》。他用的是印尼語唱的,歌聲誠摯感染力極強。陳祥炎辯白說,歌曲表白的是鳥兒向往藍天,想沖出牢籠尋找自由的夢想。 這位可愛的老華僑會唱100多首印尼民歌呢通博娛樂城推薦論壇。馳名的印尼民歌如《梳羅河》、《唉喲媽媽》、《星星索》、《寶貝》等。陳祥炎從不用中文唱印尼歌,他說翻譯過來就沒有原汁原味了。 跳一曲歡快的印尼舞,是歸僑們最喜歡的娛樂 每個印尼歸僑家里都會有好幾盒印尼歌曲磁帶、光盤,這些東西都是比年他們到印尼探親時特意捎返國的。陳祥炎說,每次去印尼探親,他都會帶回許多印尼歌曲磁帶、光盤,因他太喜愛這些民歌。想起小時候在印尼時,最喜愛做的事便是打開收音機,聽JOGET(一種印尼舞曲),隨節拍跳JOGET。 歌不離舞,印尼的跳舞就這樣極具魅力。蠟燭舞、盤舞、椰殼舞、扇舞、傘舞等,這些跳舞通博娛樂城推薦攻略都是因舞者手持的舞具差異而得名,是正規的欣賞跳舞。 和泰國、越南的跳舞差異,印尼的跳舞除了較正規的欣賞跳舞外,還有一種介入性較強的跳舞,老華僑們叫它為大家樂。這種跳舞動作對照隨意,伴著歡快的音樂節拍,觀眾和舞者一起跳。 在興隆歸僑藝園,我們見到了正在表演的印尼老華僑們。伴著歡快的印尼民歌,男士們有的拿著沙錘、有的拿著竹敲、有的拿著手鈴、有的拿著吉他,還有安哥隆(木制樂器:一支便是一個音)、甘木蘭(地上敲擊樂器),這些樂器大多是第一次見到。小姐們則扭動著手腕、腰肢,踏著強烈韻律翩翩起舞,雖年過半百,但總給人以青春通博娛樂城出金方法浪漫的感到。他們的臉上流露著喜悅的神情,那些歡快的情緒都從他們舞動的身體通博娛樂城優惠代碼上,從異國風情的音樂中迸發出來,很快也感染到周邊的觀眾。觀眾們在舞者懇切的約請下,也紛飛走上舞臺與他們通博娛樂城玩法大全同樂。 這些舞者都穿戴印尼的傳統衣飾。男子戴的船型帽叫松國(Sonz kok),是印尼的傳統帽子。由于印尼是千島之國,在生活中與船息息相關,由此也陰礙到了印尼人的衣飾、建筑當中來。以深色為主的Batik是男子的上衣,上面的花圖案都是蠟染而成。男子在腰間圍著一塊格子布,這是短沙龍,而女子的長桶裙則稱為長沙龍。女子穿綠色上衣Gebaya,斜挎著黃色的沙巾,叫Selendeng。 穿上這些印尼民族傳統衣飾,當人們翩翩起舞時,真的難辨是在異國還是他鄉了。 65歲的林民寧是這個12人的老華僑表演隊的一員。林民寧是在1960年返國的,當時侯他20歲。從小就遭受家庭陰礙的他很喜愛印尼跳舞。他說,小時候,一些朋友、戚屬集會都會在家里放些音樂舞蹈。1955年住在萬隆的林民寧那時15歲,見到了周恩來總理,他們跳起了歡快的跳舞來向總理致敬。返國后,常常會和一些印尼華僑朋友聚在一起喝喝咖啡,也會一起跳舞蹈。 表演隊最青年的也有50多歲了。固然我們都很喜愛跳印尼舞,可是我們的下一輩就很少有人會唱會跳印尼歌舞了。林民寧說。 絢爛的泰國長甲舞 照片由宋國強攝 在興隆采訪的幾天里,還親自感受了馬來西亞的鹿洋,泰國的南蓬舞,越南的竹標桿,印度的蛇舞等。固然舞者已不是純粹的歸僑,大多是技術集體,但仍然令人觀為嘆止:興隆,真不愧稱之‘小聯盟國’,連跳舞都那麼多姿多彩。
通博娛樂城註冊送活動_興隆風情歌之舞之異國情組圖
